湖北日报:知识融合 能力递进

发布时间:2017-03-01 发布者: 浏览次数:

湖北日报讯 近日,由中国矿业大学举办的矿业工程学科博士学术论坛在江苏徐州举行,武汉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科5名博士生受邀参会,其中2人作学术报告,在评选出10篇优秀学术论文中,武汉科技大学入选3篇,引起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

近年来,武汉科技大学结合冶金矿山行业发展趋势,遵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针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复合性强、空间思维能力要求高、就业渠道亟需拓宽等问题,探索形成了“知识融合,能力递进”的矿业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一个目标:以培养矿业类创新人才为目标;贯穿两条主线:以知识融合、能力递进为主线;构建三维体系:多元融合改革课程体系、理论实践互补完善教学方法、空间认知递进提升空间思维。

该校资环学院党委书记叶义成教授介绍,采矿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肩负着采矿工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使命,以培养采矿工程创新人才为目标,加强采矿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多元知识融合 实施“采矿+”课程教学改革

武汉科技大学对传统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既优化了课程体系,也为新课程模块的设置提供了拓展空间。依据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发展趋势,新增了“数字矿山模块”“经济管理模块”“专业拓展模块”三大课程模块,其中,“数字矿山模块”开设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三维建模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等课程;“经济管理模块”开设管理学、工程概预算、建设项目管理、技术经济与投资分析等课程;“专业拓展模块”开设边坡地质工程、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地下空间防排水、建筑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等课程。从而形成“采矿+”的理论课程体系新格局,实现专业课程体系与采矿行业信息化、自动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融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了就业渠道。

现在,采矿工程专业开设了《技术经济与投资分析》《工程概预算》等经济管理学课程,改变了学生想上经管类课程只能选到管理学院的被动状态。《技术经济与投资分析》主讲老师柯丽华教授感慨道,这些课程和专业相关性大、针对性强,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在企业中的竞争力。

理论实践互补 建立互补式教育教学体系

围绕基础能力、专业意识、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的模块化设置,武汉科技大学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互融互通的“互补式”教育教学体系。通过制定理论与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依靠行业共同确定专业的核心能力要求,制订各项能力和技能的考核标准。围绕培养目标,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相互对应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在基础能力培养阶段,理论教学开设通识教育模块课程,实践教学设置认识实习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在专业意识培养阶段,理论教学开设学科基础模块课程,实践教学设置金工实习、测量实习和CAD课程设计,增进学生的专业认识。在专业技能培养阶段,理论教学开设核心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设置生产实习、井巷工程课程设计、露天开采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应用能力培养阶段,理论教学开设专业发展课程,实践教学设置毕业实习,实践教学开设地下开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互动式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将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改进当前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上,实现学生知识学习与技能提升的互动、智力与能力的互动。“课程设计根据实际矿山来设计,它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过矿井,到过企业,在中科院深造过的刘艳章教授对此感受深刻,他对实践教学一点都不含糊,是学生眼中的“严师”。每次课程设计修改五六次都是家常便饭。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刘艳章教授指导的毕业论文有8人获得省优秀论文。“大学期间做过的课程设计在矿山中大有用处。”在包钢工作的李明杰如是说。

空间认知递进 提升空间思维能力

采矿工程专业主要研究对象是埋藏于地下无法直接观察的空间三维实体,需要学生运用空间思维能力获取实体信息,从而与采矿工程的动态发展相融合,构成采矿工程专业特殊的空间思维能力。

武汉科技大学根据空间思维能力培养需要,理顺各门课程之间开课时间的先后关系,增设现代模型实验课、矿床开采三维设计课,将主流的矿山三维设计软件教学引入到课程体系中。通过制作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实体教学模型可近距离反复观察、内部结构可拆拼等优点缓解实践教学中学生现场实习课时不够、不能接触完整三维实体等困难。注重提问、讨论和课堂互动等课堂教学手段的应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制作矿床开采实物模型、电子模型、矿床开采动画,指导学生参加模型制作大赛。在现场实习后,通过绘制模型视图和现有模型改进等方式,强化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针对矿山开采中硐室局部通风困难的问题,该校2012级学生秦溯设计出一种适合矿山的循环通风除尘系统,将污风流除尘、净化后循环利用,实现循环通风,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他通过采用制作视频、理论推导、数值模拟等手段,将通风除尘过程可视化,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本科期间,他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3件实用新型专利和1件发明专利授权,并保送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攻读硕士学位。

武汉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盛建龙教授表示,以“知识融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体系与实践育人体系构建实施后,取得了丰硕成果和显著成效,形成了冶金矿山行业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学生综合素质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刘晓云 杨彦 李玉飞)

http://news.163.com/16/1226/06/C96N21T0000187VI.html

上一条:图说新闻:学院2017年博士研究生及硕博连读研究生中期考核如期举行 下一条:中国教育报:武科大打造“中国南方冶金矿山人才的摇篮”

关闭